【媒体聚焦】商建刚投身司法改革:从律师到法官看到不一样的风景
商建刚1976年7月出生,籍贯湖北,中共党员,硕士研究生。1999年至2015年6月间,曾担任多家律师事务所律师,代理过多起知名案子,如全国首例个人与组织域名纠纷、上海一中院首例涉外域名纠纷案等,曾被评为上海优秀律师,出版过专著,并获多种奖项。今年7月,经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,他被任命为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。
今年7月,39岁的商建刚迎来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转变——经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,他被任命为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。此前,他是一位有16年执业经历的律师。8月,商建刚作为一名法官正式上任,被分在金融审判庭。几个月过去,这位新法官已经办结多起案件,“这里的司法环境非常好,投身司法改革让我看到不一样的风景,感谢这个好时代。”
2014年7月,上海作为全国首批司法改革试点省份,率先在全国先行先试。从优秀律师和法律学者中遴选“精英法官、检察官”,是上海司法改革试点的一项重要探索,目的是实现法律职业共同体内优秀人才的流动,让“旋转门”转起来。
1999年,商建刚大学毕业求职时,与法官职业擦肩而过,但法官梦犹在,“司法改革提供了这个机会。”成为上海二中院的一名法官后,商建刚真正感受到,司法改革的核心设计之一就是凸显法官的主体地位,激发大家投身改革的内在动力,让老百姓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。
以员额制改革为例,办案力量得到强化,入额法官100%到办案一线,确保85%以上的人力资源为审判服务。以上海二中院为例,8名原本在综合部门的审判骨干如今全部调整到庭里办案子,原本在研究室、立案庭的10名法官助理,也全部充实到一线办案部门。截至今年9月底,首批任命的25名法官助理共参与1162件案件的审判辅助工作。
作为一名“新兵”,商建刚被分在金融审判庭。“当律师办案面比较宽,婚姻家庭、知识产权都办,但法官的领域就分得较细。我是个新法官,所以要不断学习。”令商建刚印象深刻的是,很多法官办公室里,最多的就是书,各种各样的法律典籍,很多法官的专业素养非常深厚。他说自己“崇拜”身边的法官同事们,“他们有着高贵的灵魂”。
商建刚所主办的首案是一起财产保险合同纠纷。李某的车辆发生事故,承担全部责任,他单方面进行了物损评估,评定损失金额为10万余元,然而保险公司的定损金额仅为3.5万元,两者数额差距颇大,李某向保险公司索赔遭拒,便起诉至法院。一审判决支持了李某的诉讼请求,保险公司不服上诉。二审期间,双方依旧互不相让,对立情绪强烈。庭审之后,商建刚进一步向双方释法说理,并开展调解。经过他不懈地双向沟通,双方当事人心理预期差距逐渐缩小,最终就车损金额达成一致。如今,商建刚已经结掉6个案子,还有十多个案子排在手上。在这里,没有谁为案子的事情跟他“打招呼”,法官可以真正对案件的结果说了算。
司法改革背景下,以前对法官的模糊、粗放型考核方式得以改变,而是推行精确化考核方式,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功能。上海二中院制订了专门的考核办法,庭里的考核,商建刚排在前三名,“大家对我有期待,要出活。”就整个上海二中院而言,今年前9个月,法官人均结案数达到58.23件,每人同比增加6.72件案件,审判质效稳步提升。
来源:解放日报